巴洛克,你们都晓得噻?确定不再看看?

网站首页    成都校区    巴洛克,你们都晓得噻?确定不再看看?

            巴洛克,你们都晓得噻?确定不再看看?

 

 

 

历史并没有真正的科学价值

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别人

 

——乔治·屈维廉(英)

 
 
 
 

                                  老黄给你讲历史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    第十四章

                                    巴洛克

 

时间:17世纪

诞生:罗马

逸闻:巴洛克在绘画上采用的是对比的配色方案,它的光影明暗对比往往非常强烈,有助于增强场景的戏剧冲突感。雕塑作品中的人物也更加突出,衣物大多柔软飘逸~

 
 
 
 

"巴洛克"一词的词源尚不确定,很有可能是来自于葡萄牙语aliofre barroco,即"不规则的珍珠"。而在18世纪末的新古典主义时期,它代表贬义上的"古怪""奇异""不规则的比例",是艺术家一时兴起的产物。

 

早在16世纪,文艺复兴就已演变出了不同的艺术语言,同时,反宗教改革为了满足沟通和说教的需求,也给予艺术新的活力,17世纪,罗马教会和绝对君主制的力量达到顶峰,因此也需要出现一个可以表现财富和政治的重要性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风格的核心在于图像层面的沟通能力,它华丽而诱惑,具有迷惑性和说服力,以及外在的、感官上的真实和敏锐,还融合了所有艺术之间的相互作用。生动的结构构成,充满动感和悲悯之情,建筑空间开放而富有幻想,但因为运用了哥特式的透视效果和舞台化的大胆设计,显得一样真实可信。

 

雕塑有着巨大的体积和戏剧化的动态∶形象艺术都充满新的生机,使得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完全消失,就像从未存在过一样,使得观者持续地为之感到惊叹。它的形态和使用的材质都非常复杂,技术和内涵都具有非凡价值。在视觉和触觉上表达了连贯的情绪∶人物形象蕴含了无尽的姿势、曲折、体态和眼神。剧院的巨大成功,无论是悲剧、喜剧还是闹剧,都影响到艺术创作领域∶一切元素都是为了像戏剧一般打动和诱惑观者。平衡和对称的经典规则曾是文艺复兴的基石,现在也被摒弃∶巴洛克艺术旨在运动和使人感动,制造幻想和喜悦的感觉。

 

 

圣玛利亚和平教堂

1656---2657年

彼得罗·达·科尔托纳

罗马

教堂因其正面的构造被作为城市自主机构的一个范例。它的特点是有一个半椭圆门廊,而其上半部分应有的外突走势则被分配到了建筑两翼的部分,在上部形成了一个扇形的小平台。

 

外立面的上半部分比下半部分向里缩进,以凸显空间虚实交错的节奏感,这是所有巴洛克式建筑共有的结构技巧。

 

鉴于其在整体结构和光线运用上的良好把控,圣玛利亚和平小教堂代表了17世纪建筑师们塑造和改变城市空间的典范。

 

宝座祭坛的帐顶

1624---1633年

吉安·洛伦佐·贝尔尼尼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贝尔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  1598-1680年)是17世纪意大利最著名的巴洛克艺术家,他是一位伟大的雕刻家和建筑家。他的雕塑热情奔放,动作性强,有旋风般的力量,非常富于运动感和戏剧性。

 

贝尔尼尼用青铜仿制出在教皇庆典活动中使用的可移动的宝座帐顶的布料质感,甚至做出了流苏在空中飘动的效果。通过艰苦的努力,规模巨大的青铜雕塑代替了不能持久使用的布料设施,却也不输原先的华丽精美。

 

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贝尔尼尼以其奇特的想象力设计增建了椭圆形大广场和柱廊,这些柱廊就像母亲拥抱孩子的双手一样从教堂伸向前方环抱着广场。广场上还设计有喷泉,柱廊上安放着100多个雕像,蔚为壮观。

 

阿波罗与达芙妮

1622---1625年

吉安·洛伦佐·贝尔尼尼

罗马

贝尼尼将雕塑身体表面处理得十分平滑,使其看起来光彩夺目∶雕塑的不稳定动态,大自然和人的变化趋势,使观者和雕塑的主人公进入相同的激动情绪之中。

 

对古代的细致研究与现实主义的需求在这尊雕塑中结合在一起。这个忧伤的关于仙女逃避阿波罗的拥抱而变成月桂树的神话,被转化为挑战审美规则的抒情诗式的作品。

 

雕塑呈立轴式,两具身体沿着两条平行的斜轴线上下伸展,几乎脱离底座飞跃起来。在阿波罗捉到达芙妮的刹那,激烈的动作仿佛将力量发散到周围的空间中。

 

 

玛丽皇后在马赛登陆

1622---1625年

巴黎·卢浮宫

彼得·保罗·鲁本斯

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教名伯多禄·保禄·鲁宾斯,十七世纪佛兰德斯画家,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外交使节。鲁本斯是佛兰德斯画家,是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

 

人物和每一个细节都由厚实饱和的笔触覆上透明的涂层呈现,透出明亮和柔和的质感。光线的反射和阴影的色调使人想起曾受人喜爱的威尼斯绘画。

 

色彩的运用非常熟练,体现了鲁本斯可以精准无误的描绘各种不同表面材质的本领。

 

耶稣之名的胜利

1676---1679年

乔凡尼·巴蒂斯塔·高里

罗马·耶稣教堂

乔凡尼·巴蒂斯塔·高里(baciccio,1639-1709),是意大利巴洛克艺术以及洛可可早年时期的艺术家,他最出名的作品为在罗马耶稣教堂所做的大型拱顶壁画,并且深深受到贝尼尼的影响。

 

上色的灰泥塑是由贝尔尼尼首创的装饰手法,而这里的云和天使就是这样塑造而成的,它们将视觉范围由壁画的中心区域向周围做了扩展。飞翔的天使还支撑着镶着花朵和几何图案的镀金框架的边缘,同时又在光彩四溢的复杂布景设置里融入了画面。

 

此处很明显参考了圣彼得讲道台和贝尔尼尼的柯纳罗礼拜堂的装饰∶一组组人像如同巨大的金色物质,以不可抗拒的趋势溢出了镀金的框架,将外沿的雕塑及白金相间的灰泥装饰也卷入其中。

 

这幅壁画是对贝尔尼尼艺术经验的一次非凡的思考∶它关乎所有艺术中物质和幻想的统一原则,及空间中形态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理念。

 

摩西的发现

1630年

Simon Vouet

巴黎·卢浮宫

西蒙·乌埃( Simon Vouet 1590~1649),也被译作·西蒙·武埃。法国画家。出生于巴黎。西蒙·乌埃14岁时被英国邀去为一位地位相当高的法国夫人画肖像,后又被法国驻土耳其大使于1611年把他请到土耳其君士坦丁堡。乌埃在那里呆了一年,就转道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1614年初,西蒙·乌埃到了罗马。凭着秉赋,他的生活编年史一直是步步高升.一生到过不少国家。

 

在路易十三统治时期,西蒙·乌埃为卢浮宫的挂毯设计准备了一些草图,上面绘制了这些《旧约》故事。挂毯的华丽边框汇集了所有古典主义的传统装饰图案,并融合了精彩绝伦的巴洛克风格元素。

 

画面中的一群女人举止优雅大方,她们被笼罩在由树丛的绿色和棕色渲染出的氤氲背景中,充满了自然主义之美。

 

 

 
 
 

艺术家和工匠们争相展示自己的精湛技巧∶所有元素都要求写实,一切灵感都来自于大自然,但这样也就没有了持续丰富、充满舞台效果的原创发明。

 

对于弧线和对角线的偏好,对装饰元素的过度使用,以及对空间填充的狂热,转化成了空旷空间恐惧症。事实上,尽管其形式和内涵非常复杂,它承载的情感也必须是谦卑和虔诚的∶图像的写实和说服力不仅在视觉上起到作用,也对情绪产生效果。这也解释了死亡主题的元素如何得以传播,它们在图像层面或多或少地比喻了死亡(虚空派),是对虔诚教徒的警示。

 

往期回顾:

 

意大利火车科普篇—外出学习不用愁~

古典主义!你得上的一课~你需要了解的艺术史~

荷兰画家的崛起?北欧卡拉瓦乔主义

学艺术史?欧洲艺术史?那你知道卡拉瓦乔吗?

“风俗”or自然主义?这可能是一个艺术史上的新变~

 

MAMAMIA 成都

意大利语学校

D: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三段16号正熙国际1910  

T:028-85975685 E:SERVICE@MAMAMIA.SO

 

2020年9月17日 17:00
收藏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介绍